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杨明义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杨明义的艺术人生

2009-08-06 19:06:2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凌峋
A-A+

  “伴随你既柔和又硬朗的笔端,透过你敏感、锐利的眼神。你捕获了这世间独特、稀有而又美妙的景致。我被你的作品深深地感动了,我是感到如此地幸运,因为我遇见了它”。——这是当年因小说《喜福会》而蜚声世界文坛的美籍华裔女作家Amy Tan谭恩美最近在北京携丈夫一起访问著名旅美画家杨明义的寓所时,观赏了杨明义的水墨水乡画后,赞叹之余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段由心而生的留言。
  也许,用短短的几千字来描述杨明义走过的这段艺术人生是远远不够的,伴随着岁月酿制的这杯艺术的醇酒,因为那其中的艰辛和磨难,甘甜与沉醉,却愈久的弥香,深沉和回味。
  也许,用长长的几千字来描述这位画家又显得有些冗长,因为杨明义这四十多来,长年累月都一直单纯地谨守在自己案头的那方水乡和水墨的天地。
  那么就以林风眠当年对杨明义说的那句令他铭记一生的话开始讲述吧:“中国画的创新,我才走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要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走下去。”
  鲁迅先生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一个艺术家开创一条艺术中的新的样式,打破大众的传统审美观念,直至推广,最终获得赞誉肯定,后人纷纷从之。这才是杨明义真正要走的路,但一开始选择,注定这是一条充满曲折和荆棘的探索之路。
  “中国绘画的传统太强大了,它会俘虏你的一切,让你寸步难行。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中国传统艺术最本质的精髓之处就是不断向前发展和创造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习掌握它的表面形式的肢体语言,而是要去追求作品中根本上的传统精神,这才是你艺术血液内流淌着的真正的民族的本质。”——杨明义。
  1943年,杨明义出生在一个苏州水乡书香门第的家庭。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国画专业,以后在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任教。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他一直不停地对他艺术上的执著钻研。他从学生时代学习绘画时就清楚地知道,要想取得艺术上的成就,取决于画家平素的修养和学识。他悉心研究过古代画像砖,石刻,壁画,以及一些民间艺术,还临摹过许多宋元明清的历代画家的水墨画作品,在学习传统笔墨和技法的过程中,给杨明义认识到中华民族艺术神韵的伟大之处,同时给他打下了扎实的传统绘画基础。
  打开杨明义18岁时临摹的元代王蒙的《惠麓小隐图》卷和陈洪绶的《归去来图》等画卷,围观者无不被画家早年就显出的逼人的才气和功力而赞叹不已。其实,这仅是杨明义早年临习古代传统作品留下的极少一部分。早慧勤奋的杨明义如果从这条跟随传统的艺术的道路走下去,应该是畅通无阻的,可是,他并不仅仅满足于照搬这些传统的技艺来表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吴昌硕曾说:“画家当出己意,摹仿堕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于是,他开始了他艺术道路上的又一全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利用自己提炼传统中汲取的精华,变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创造出一种适合的绘画手法来表现现代的主题,表现现代的江南,现代的水乡。
  “生活哺育了我,用我对自己家乡的深厚感情,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画出我心中的水乡,心中的江南,诉说我对苏州水城之爱是我毕生要做好的唯一的一件事”——杨明义
  杨明义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从小浸淫在这杏花春雨江南的画境中,对水乡有最真切和丰富的感受。然而怎样选择一种最切实的手法来表现这水乡特有的美感呢?杨明义花了整整十余年的时间,走遍江南浙北的水镇小巷,不停地画速写,素描,拍照积累素材,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特色水镇的角落,目的只有一个,画出自己的水乡,走出一条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全新的道路。
  70年代末,杨明义为了探索表现江南水乡新风格,创作《水乡节日》一画,跑遍了几乎所有的江南水镇收集素材,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当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却保存完好的水乡周庄古镇。于是,他把周庄介绍给同行师友们,并寄信给有关领导建议保护好古镇。当时旅美画家陈逸飞在杨明义的建议下,开始了他的水乡系列的创作,并回国由杨明义的陪同去周庄写生,回美后陈逸飞创作了油画《故乡的回忆》,被哈默博士购下送赠****,经过众多媒体的宣传,使得周庄一下子名扬天下,杨明义也被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陈丹青在评杨明义的水乡作品时说得好,“杨明义第一步就从材料性能上寻找到了最适切的语言,那就是水墨。水墨的恣意流变是国画的精要,正是因为杨明义对中国水墨传统技法有着相当的把握,所以他才能够创造性地将“没骨法”与“水法”极为独到的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没骨法”传统中多用于花鸟画,山水画因为多峰峦叠嶂,所以以线条与皴擦为主,“没骨”的画法只在渲染或远山才用得到。但杨明义却大胆地将他们大量地运用到水乡风景画中,恰当地表现了江南迷离的烟雾和氤氲的水气。”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杨明义的版画创作在国内外已是名声显赫,屡屡获奖和好评。但他不满足此成绩,在此同时,他又开始用崭新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水墨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水印版画黑白对比,块面与线条有机结合的特点,把江南水乡的建筑作为画面的主题去突出描绘,形成前人所没有过的,用水墨画来表现江南水乡的新的绘画形式,开创了一种新的样式。
  那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当杨明义大笔刷染,那大胆的墨法和水法的运用而形成全新的水乡画风问世时,立刻震惊当时的画界。有人持怀疑的态度,这样的画到底是不是国画?然而更多的人则表示了惊喜和赞赏的态度。许多的杂志都专题介绍他的水乡作品,许多地邀请他举办个展,也引得一群画人纷纷开始学着来画杨明义的江南水乡。
  黄永玉说杨明义的作品具有某些前辈作品的素质,而又完全是自己的面目。潇洒,典雅,清新,让人看了心里发颤。
  吴冠中为杨明义的作品写道:“杨明义从生活的具象出发,逐步触及形式结构中的抽象美的规律,正面临着控制艺术效果的新课题。艺无涯。
林风眠看了杨明义的作品后恳切地对他说:“中国画的创新,我才走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要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走下去。”
  不论是黄永玉,吴冠中还是林风眠,他们都是早一辈划时代的的中国新美术的开拓者,革新者。他们当时给予杨明义的评价是高度而中肯的。他们肯定的一方面是画家的创新的作品,另一则是画家这种孜孜不倦,对艺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我们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八十年代,杨明义当时如果继续留在国内,沿着这既有的成果走下去的话,今后的路途将是非常的顺畅和平坦的。可是,他却没有在国内舒服地享受着自己的成果。而是选择了去美国留学。
  傅聪曾经说过“一个感觉安全的艺术家,一定是一个不思进取的艺术家。” 80年代在中国掀起了一阵出国热,艺术家的心总是不安分的,他们的眼睛都希望能够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那一阵子,许多国内的艺术精英们都纷纷走出了国门,到各个国家去深造留学。杨明义也属于这其中的一员。他在盛年45岁的时刻,做出了这个决定。抛下了国内属于他的成就和功名,抛下他在国内的地位和头衔,抛下了他在国内驾轻就熟的社会关系,以一个普通自费留学生的身份,远涉重洋,去开创他新的艺术人生。 
  “刚走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我一直都处于深深的迷茫和困惑之中,让我选择的东西太多,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消化得了它们”——杨明义
  1987年起,杨明义在美国纽约就读于位于曼哈顿57街上,曾经是先烈闻一多也就读过的“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杨明义更多地是把时间用在各个艺术博物馆,各种画展中。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馆是世界最负盛名的艺术博物馆,它收藏着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一流艺术珍品。杨明义如饥似渴地迷恋于其中,不断地学习和吸收着艺术精髓。同时,他整日不停地画着,用中国的水墨画美国的各种风景,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钢笔在地铁、公园、商店、街头记录着与中国全然不同的全新的国度的人物生活风貌。十年的光阴,杨明义竟然积累了整整五千多张的速写。
  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的插图专业老师梅恩曾经对他说,“杨先生,我感觉您的水墨水彩画和素描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我建议你可以吸收西方的色彩概念来学习画点油画”。于是,杨明义也开始试着尝试用自己的风格和西方的色彩来创作中国民间故事的插画,如《长发妹》、《贝壳姑娘》等等,这些插画曾由著名全球的纽约Dial出版社出版后,有的被评为了全美优秀插画作品,有的被选印入美国中学的教科书内。可是,杨明义却还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不停地探索着,他感到了迷茫和困惑。
  直到他在美国的各大博物馆饱览了陈列在其中的中国历代各个时期的传统佳作,期间,他又借住在世界著名的收藏家王季迁先生纽约森林小丘的别墅里,有和王老经常切磋、交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反复观赏王老收藏的大量珍贵的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的机会。每次和王老的交流,总会使他感奋不已而裨益非浅。他又去西方威尼斯水乡写生,把东西二处的水乡作对比,分析东西方民族审美上的区别,这一切使得杨明义豁然开朗,他终于深刻领悟了那句简单话语中的哲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于是,他确立了自己在美国的艺术发展的方向,不管如何艰难,继续坚持着他江南水乡的创作,继续着他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创新的探索,用他独特的富有东方情调的水墨水乡画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水乡文化。
  只是,比起以往杨明义的水墨水乡,他给作品注入了浓浓的乡愁,也平添了深刻的意蕴和真挚的感情。经过大量地探索实践,由于他对中国水墨传统的技法有着相当的把握,所以他大胆地将西方的透视法、素描与色彩和技法跟中国水墨相结合,而却显得如此天衣无缝、自然妥帖。
  虽然西方人难以了解中国画的笔墨妙趣。素有前卫艺术的圣地之称的纽约苏荷艺术区,极少能看到中国水墨画,而杨明义的中国画却打动了卡罗琳•希尔(Carolyn•Hill Gallery)画廊主人,并且每年都定期举办他的个人画展。作品又屡屡参加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拍卖行的拍卖。他的水墨画《杭州西湖》被选印成特种小型张邮票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20届世界邮政会议上发行,杨明义应邀在美出席首发式。他的作品被大英帝国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月夜古桥》一画又被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夫人收藏,总统还因此亲自写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杨明义的作品既保持了他所继承的中国式视觉上诗的意境,又跨入了西方美术的主流,可见,他的画风已经博得了美国有知之士的认同和赞誉,在这个世界新的地方杨明义又赢得了一批热情的敬慕者。
  然而毕竟自己的作品是在描绘着自己的祖国家乡,虽然可以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乡和恋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杨明义清醒地认识到,离开了本土的艺术,以后必定会造成自己艺术创作上些许的失衡。所以,一个执著于艺术追求的艺术家的不安全感又一次占领了他的内心。
  在美国奋斗的这十多年,一切的,包括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他就像当年舍弃中国所拥有的一切时一样,他又一次选择了舍弃了美国的所有,回到了阔别以久的祖国家乡苏州。
  “其实回国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是又一次全新的出国,只是形势更紧迫、挑战更严峻,现在应是我生命中的最佳时机,是到了把我数十年来在艺术中积蓄的全部的力量发挥出来的时候了,我有信心,我一定能完成人生艺术上再一次新的突破的”——杨明义
  去国十多年了,游子归来,故乡的一切有了不小的变化令他欣喜又有些怅然。其中,令他最为诧异的是,如今的画坛已然出现了许多类同自杨明义风格的水乡画作。当年,杨明义只身去了异国他乡,谁曾想到自己的江南水乡的特殊画风却留在了中国。如今这些随波逐流的模仿图式,混乱、高低莫辩、毫无个性的江南水乡作品充斥一些艺术市场,杨明义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又该如何地走下去。这又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对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天分?勤奋?思想?还是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不是,应该是勇气。真正的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艺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纵然当前的画坛所流行的是那些形式绚烂而精神苍白的作品,但在他的精神境界,几十年的水乡探索和实践中,他知道,色彩斑斓、样式花俏的水乡只能是一时谋求着商业利益的暂时作品。艺术最重要的是本真和真诚。真正的水乡本不是那样表面的绚烂。古老的江南老屋、湖山渔舟、石桥小径、白墙黑瓦,淡淡的,雅雅的,散发着水乡独有的魅力,使他始终坚持着用水和墨去表现着,探索着,升华着。
  诚如陈丹青在《水墨水乡》文中所叙:“杨明义的用水,一如暮春时节的雨意弥漫,淹然渗透纸背;他的用墨,属随类赋彩的性质,不能作单色看,因江南的阴云,民居的屋瓦,水面的渔舟,其本色与基调均天然接近墨色,含蓄着“乌”与“青”色的况味,再经画家在墨痕中点缀春草青苔的薄绿,村姑鲜艳的衣巾,更反衬了作为基调的墨色的色彩感。姑苏人氏杨明义的乡怀与技艺徜徉在水乡和水墨之间,诚可谓得其所哉”。
  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人的一生一直都不停地在面临着选择。每个执著于艺术的人都不会去选择平淡无奇的道路,杨明义就是这样,他总是在人生的转折点中,执拗于自己即得的成果,永不满足,始终马不停蹄的追求自己在艺术中更远更高的目标。
  似乎在现今的社会,我们可以随处碰到一些所谓的大师,他们口若悬河,信笔挥来似乎都是名言或者经典。也许,这样的大师作派在杨明义的身上并没有展现,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对艺术始终谦虚、谨慎、永无止境追求的艺术家。从艺四十多年来,他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20余次,出版文集画集30余种。每年都挤出时间去他那熟悉的水乡小镇写生、寻觅灵感,又奔波在世界各地角落素描采风,每次外出旅行他始终不离身的就是他的速写本、相机和画笔,他保有的随时亢奋的竞技状态让同去的朋友总是自叹不如。他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素描、写生、积累素材。他总是会感叹这样一句话,艺术家如果能多活两百岁就好了,因为生命中那么多美好的画面用一辈子是画不完的。
  40多年来对水墨水乡艺术的潜心研究和创作,在其中杨明义倾注自己全部的艺术感情和热忱。从去国到归来,其中多少的沧桑甘苦,幻化为如今胸怀的磊落、豁达,以及他一如既往对艺术追求的激情。使得他对待今后的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追求。那就是寄意于全新的水墨水乡创作,在形式上愈加的简约、磅礴大气、意境上愈加的凛然超脱。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杨明义带给大家在艺术上的又一次惊喜吧。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杨明义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