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杨明义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杨明义的江南水乡

2006-05-12 10:41:20 来源:
A-A+

作者:王瑞霖

  著名画家黄永玉在一篇介绍杨明义的文章中写道:“西双版纳有个传说,森林里有只金鹿,不是谁都见得着的,但若是让谁见着了,那个人就会幸福。画画,象座无边的森林,多少人在里面探寻金鹿,辛苦的跋涉,甚至整整一辈子,见到金鹿的人并不多。少数人进了森林没几步就遇见了金鹿,那是幸运,画画叫作天份高。有的人大半辈子才遇得到。有的人呢,死在森林,一生只看到大树和小树以及脚边的小草。”杨明义是不是遇到“金鹿”,黄先生没有明说,但我认为,他则是一个进了森林没几步就遇到“金鹿”的幸运儿。

  杨明义1943年生于我国南方山明水秀的古城——苏州。1米8以上的大个子,粗犷的脸,说话爽声爽气,可是他的画却如诗如梦那么潇洒、典雅、清秀。杨明义从小爱画如命。1962年他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以后搞过工艺美术设计,从事过各种美术宣传工作,并刻苦钻研表现江南题材的版画和中国画,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来,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的展览中多次获奖,1986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杨明义中国画辑》和《杨明义版画作品集》。

  他的突出题材为江南水乡的景色,水乡的小桥流水、雨后的太湖帆船 或江南的雨雾阴晴浑然一体。他以富有柔情和诗意的水墨创造一种方法,在表现江南水乡题材中独树一帜。

  然而,杨先生像许多其他艺术家那样,并非一鸣惊人。创作初期,人家画村庄、工厂、名川大山,他也画。但一般的主题体现不出他的个性。1974年,有位朋友告诉他:名家张正宇先生在苏州。他很赏识你的版画,并想用他自己的画与你交换。就这样他结识了自己一直渴望拜见的这位大师。在一次交谈中,张大师谈到了苏州迷人的建筑和环境,堪称它们为天然佳作。他对杨说:“你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对苏州最了解。你要好好发挥这个优势。要用你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画出水乡的特有的美感。

  杨先生花了十年时间写真素描于小镇和城郊,不断吸收水乡的特色和妙趣, 苦苦寻求表现水乡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是古老的艺术, 表现力很强。 杨先生研究了汉代砖刻、魏晋石雕、隋唐壁画,宋元明清水墨,和民间艺术,特别是苏州本地的艺术。苏州的地理位置很早就使她成为太湖流域的文化商贸中心和文人荟萃之地。“明代四杰”——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都出自此城。杨先生临摹了他们许多作品,致力以传统技艺表达中国人的气质。但是,实践使他感到自己以传统的手法表现这些现代的主题和现代感真是难以表达自己的理想境界。 后来,他同代美术大师,林风眠、黄永玉和吴冠中,他们在国画领域中的创新给了他灵感和启发。于是他吸收了现代西洋画在插图和色彩上的某些特色,采用中西结合手法。他重新审视了主题,认为应该力争在描绘江南水乡特有的流水雨雾上有所突破。他巧妙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湿笔泼墨法,利用宣纸不同密度的透水性,墨汁的浓淡度以及挥笔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勾画出令人难忘的江南“朦胧黄昏,绵绵细雨”。他采用的颜色叠层法也强化了作品效果。例如,在《早春》作品中,石桥、渔船、农夫和水牛都以浓墨重笔显露画面;不同色层的线条把画面中的田野和镜面般水稻田分成交叉小道;而一抹淡墨勾画出了远处朦胧山峦的轮廓。整个画面呈现出了一幅黑白相间,浓淡相宜,线中有点的美妙风景,出色的表现出水乡特有的韵味。《秋雨》中突显的房屋和压村乌云是杨先生采用水色交融的笔法画就成的,画面雾气蒙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江南典型的地方风貌。这些技巧都不是传统中国画法,却是杨先生的独创之举。

  虽然细笔精描和粗线泼墨各有千秋,这些,都只是杨先生表现江南水乡成功的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深厚的学养与艺术的天赋造就了他的成功和气质洒脱,无论他画的房屋、渔船,还是水鸟,都情景相融,充满水乡的诗意。他善于捕捉题材本质,使作品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比如,在《小镇》中,白墙黑瓦的民房错落的组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在“秋色”中,停泊的渔船和捕鱼鸟,岸上亭亭玉立的少女构成典型的水乡生活情景。杨先生再加上几笔淡黄柳条,强化几分秋意。

  杨先生的作品充满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得体地借用中国画的“意象”来表现实体,收到了江南似锦的艺术效果。因此,他的作品是家乡风景的写真,更是一曲出自内心的家乡颂歌。他热爱苏州的生活,懂得它的价值,知道怎样把他的深情注入作品。《湖畔》中的小渔舟静静地靠着湖岸,船头上的水老鸦微微侧头凝视远处;浓云静水衔接处隐显出一脉山峰的曲线。在这里动与静、虚与实、奇妙和眷恋相交织,充分表现出水乡独特的清新、典雅、空灵的诗意和美感,令人观后久久不能忘怀。

  杨明义是江苏省版画协会副会长,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会长, 苏州国画院画师。他将赴美国留学。临行前,他对我说,“迷人的江南风光,美丽苏州的流水人家,发千古诗人画家之兴。确实,美丽的家乡是我的骄傲, 我愿毕生为表现她的美而不断努力探索。”

  (1987年12月《中国文学》杂志)


附录:英文版《中国文学》是我一直向往喜爱的杂志,它的开本虽小,但印刷非常精美, 编辑的眼光很厉害,可以说每一期除了刊登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外,同时还发表的都是精选了当代许多优秀画家的作品,还有一些古代的传统艺术精品。虽然当时我还不懂英文,但还是喜欢翻阅它,欣赏里面的插图,有时即使过期了,我也会买下,把中间的画页小心翼翼地剪裁下,珍藏起来。在这同时,我也有了一个想法,如有一天,我创作的作品也能发表在这本我钟爱的期刊上就好了。80年代江苏水印版画展在北京第二次展出后,过了两个月,我收到了由省里辗转寄来的《中国文学》,翻开后看到竟然有我参展的木刻作品《姐妹们》,果然彩色精印, 翻译成英文的画名和我的姓名端正地印在画的下方,这本杂志让我快乐了好几天,因为它圆了我的一个梦。

  1980年,我在中央美院进修的日子里,我正式结识了《中国文学》的美术编辑王瑞霖,他热情、好客,我们志同道合,谈得非常投机。他看了我新创作的水乡水墨画后,大为赞赏,并即选用了其中的一幅做了《中国文学》的封面,后又专程来苏州国画院约稿,介绍画院同仁的作品。在1987年冬季我在美国又收到从北京寄来的刊出了他为我写的文章《杨明义的江南水乡》和介绍我作品的彩页专刊——《中国文学》。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杨明义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