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杨明义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家乡梦境——杨明义笔下的苏州

2006-06-18 10:18:43 来源:
A-A+

作者:王己千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渐消,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真是道尽苏州的水巷风光,苏州以其深邃曲折、古朴幽雅的独特风貌,被称誉为“东方的威尼斯”。苏州长久是太湖流域的文化与商业的中心,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曾经孕育了唐寅、沈周、文征明、仇英等明代四大画家,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为世人称颂不绝。

  杨明义一九四三年出生于苏州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生活在这个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的环境里,经常去农村亲戚家,和小伙伴们摇舟到太湖小岛上薅草积肥,遥看湖鸥野雁振翼飞翔,聆听湖水细波舔岸的音韵……这些空濛瀚阔、天水相衔的水域景色,使他展开了遐想的翅羽,因此后来他乐之不疲,蘸墨濡彩,勤奋作画,就是记录他的生活足履,展露他的执著追索。

  一九六二年,杨明义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以后他在工艺美术学校任教,又从事过工艺美术设计工作,并且一直孜孜不倦的在钻研版画和中国画,表现的都离不开水乡泽国题材,石桥流溪,湖光山色,姑苏村姑,无不清秀可人,令人悠然意远。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他知道要取得艺术上的成就,取决于画家平素的修养,他悉心研究过古代画像砖、石刻、壁画、宋元明清的水墨画以及一些民间艺术,还临摹过许多历代画家的作品,企求在学习传统笔墨和技法的基础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神韵和气质。

  他原有很好的素描写生基础,加上在学习中国画的传统中获得启迪和颖悟,逐渐使他的作品别具匠心,自成一格。诚如吴昌硕先生所说:“画家当出己意,摹仿堕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事实证明,由于他不断的探索,使他走上了一条具有独特艺术语汇的中国画创新之路。

  我曾说过在中国绘画上,有广度和深度之分。广度可谓形似,深度则是传神。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就概括地阐明了绘画创作中形、神的辩证关系:传神必先写形;形是物质存在,神是精神内涵;写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石涛也说过:“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于似之。”直至齐白石,更提出了“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有些墨守成规的画家,不能彻悟形与神的关系,即广度和深度的分野,以至其作品无法扣动观者的心弦。我看了杨明义最近的许多作品,都笔简景约,浓墨淡染,烟云氤氲,静动有致,显得诗意盎然,逸趣横生,这些作品无不浸透了他对家乡苏州的深情挚意,杨明义对中国画深厚的认识和很好的艺术素质,加上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可以说它的作品已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风格,广度与深度兼有存之。

  杨明义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水墨画协会会员,苏州国画院画师,它的作品从一九六二年起多次参加各届全国性美术展览和包括法国春季沙龙美术展,日本第十八届水墨画精选展等等国外画展,并且荣获全国版画优秀作品奖,全国美术展铜牌奖,日本水墨画精选优秀奖等七、八项殊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杨明义中国画辑》等,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为了扩大眼界,开阔艺术视野,他又毅然远离家乡赴美留学,抵纽约后,他一头钻进各艺术博物馆、艺术展览会以及林立的画廊,几次交谈,知道他极喜爱观摩传统的中国画,他常要求看我的收藏品,当时使我很讶异,因为有些年轻一些的画家,不太重视旧画的研究,而杨却对传统绘画如此的迷恋,在欣赏和认识中国画上,我们彼此很能沟通,相信在这里各种风格迥异的艺术珍品会使他感奋不已,裨益非浅。

  西方人士偏爱油画,却难以了解中国画的情趣,纽约苏荷艺术区更素有前卫艺术的圣地之称,极少展出中国画,而杨明义的中国画却能够得到其卡罗琳·希尔(CAROLYN·HILL GALLERY)画廊的青睐,并且在今年二月七日至三月五日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可见他的画风已经博得有识之士的认同和赞誉。美国艺术评论家克劳斯·雷萨尔(Claude Lesuer)撰写专文《杨明义的闪耀的意象》予高度的评价,中文说:“杨明义打破传统追求更具有个人特色的意象时,既保持了他所继承的中国式视觉上诗的意境,又跨入了西方美术的主流,他已经在诸如英国、法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日本这样的遥远地方赢得了一批热情的敬慕者,这次在卡罗琳·希尔画廊举办的画展,乃是一个里程碑,它无疑能够为他在美国带来更多的新的崇拜者。”

  梵谷说过:“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都是美的,终身从事于表现隐藏在它们之中的诗意,确实是值得的。”杨明义在他的一篇短文中写道:“……家乡的美是值得自豪的,为了这,我愿化上毕生的力气去工作,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厌倦的,也同样是值得的。”当获悉他的画展将在台北市敦煌艺术中心展出之际,我非常高兴,衷心祝愿他的作品再获佳评,并期望他不懈不怠,大展鸿才,在神来之笔端,涌现出更多讴歌江南水乡的佳作来。

  (1988年《雄狮美术》第212期)

附注:

  王己千的名字很早就已经听说了。1980年在我们国画院张辛稼院长那里看到由王托香港朋友带来的画册,不免有些吃惊,因为我只知道王老是吴湖帆的学生,很早到了美国,是当代世界上著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和书画家。他早年对传统的中国画下过很深的笔墨功夫,以前我曾在民国出版的珂罗版上见过他的作品,画的山水都是笔墨清秀滋润的清代四王一路的风格。但眼前见到的这本题为《胸中丘壑》的英文版本的画集,却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不由令人面目一新,现代感的色彩和墨块在中国纸上组合成的各种肌理的山石效果,再由传统的线条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真是开创一种新的山水画面貌。

  到1987年我去美国留学,身上带着苏州张辛稼和徐绍青先生写给王已千的两张介绍信,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巧的是,我旧金山的房东恰是王己千多年的朋友,由于她的关系,使我很顺利地找到了王老。王己千一听说我是从中国他的家乡——苏州来的画家,便很想看看我的画,看后他说:“你的画倒是和别的人不一样,和传统山水也不一样,很有个人风格。我看在美国一些没有什么本事的人都可以混的不错,凭你现在这几笔一定可以在这里发展得很好。”又说:“在旧金山生活是不错,但学艺术一定要到纽约,在纽约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品。”并说:“届时可以住在我那里。”到一学期学业完成后,我就收拾行装到了纽约,一开始就借宿在王己千新购买的古老印度风格的四层楼的别墅里。这样也就有了经常和王老切磋艺术、欣赏他所珍藏的历代名画的机会。后来,台北敦煌艺术中心要开我的水墨个展。他们希望有一个纽约的著名人士来写一篇介绍我艺术的文章。我一下就想到了王己千。王老一口答应,不过他提出此文要有一个人听他讲述记录整理后再由他修改。那时,他已经是八十高龄了。

  我请了一位上海来的作家邓先生,三人聚在一起漫谈再由邓整理后再经王老过目成文。文章中用了两句吴昌硕的话,王老当时记不清,最后还由邓去找到了出处才写成。王老还郑重其事地写了一封给敦煌艺术中心的信,表示他这篇文章是特意为我的画展写的。

  事后,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王老,王老说:“那你就画一套你的水墨江南册页送我吧!”于是我就花了几天的功夫画了十四张大册页,心想请他挑其中的十二张组成一套。王老翻来覆去把这十四张画看了半天,最后他想了想说:“这十四张都不错,你索性再画二张凑成十六张一套吧。”这样,我又画了两张,他很高兴。说:“我要专为这本册页写一页题跋。”我说那你得再多写一张给我留作纪念。后来说这篇题跋文字他还专门请纽约一位国文教授润色才成,题跋全文如下:

  明义为写江村小景十六幅,水光月色缭我梦思。吾吴自明清以来,画家辈出,而专写渔舍风光者尚未前见。明义生长文乡,寝馈于斯已三十余年,不独行笔秀丽而恬淡,幽静之致尽赴笔底,盖心胸有此蕴蓄,非学力所能强求也。承惠精心巨册,深感庆幸。戊辰冬至,雪窗多晦,漫志数行,藉示倾折之意云耳。

  震泽王季迁题于溪岸草堂

  今年七月初,我在北京得知从纽约传来王老仙逝的消息,心里很是难过,十多年前,我有幸有缘在美国结识王老,能有了我这一生中重新学习焕认识中国传统艺术的机会,使我受益匪浅,他对我的厚爱、关心和提携,我会永远记着。

  (文章来自于《水墨之旅》)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杨明义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